德昌:保障粮食安全 夯实发展“压舱石”
2023-06-18 11:29 来源: 德昌融媒
举报

加强田间管理,做好农业稳产工作。

稻田集中连片统一种植,全程机械化作业;螺髻山水直接引进田,泥泞的田间路变成硬化路;秸秆还田、鸭稻共生等农业技术集成应用……
说起这几年地里的变化,麻栗镇种粮大户杨广志难掩欣喜:“粮食产量增,质量好,增收就有保障。”
2023年,德昌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,严守耕地保护红线,大力推行“田长制”、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加快建设“中国·德昌香稻”农旅融合示范产业园,实现粮食播种面积28万亩,打造“天府第二粮仓”核心示范区,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防线。

扛稳粮食安全重任,抓好稳产保供头等大事

“秧苗长势不错,后期加强田管,再迎一个丰收年!”铁炉镇种粮大户苏子立银说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铁炉镇菠萝村三社过去的巴掌田变成了整片田,田边修了沟渠,不仅取水方便,泄洪排涝也顺畅。“如今各类农机也轻松下田,种粮轻松多了,乡亲们种粮积极性越来越高。”铁炉镇菠萝村包村组负责人邱富彬表示。
德昌大力实施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,聚焦提升农业产业基础配套体系,多措并举夯实水利工程基础,整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等问题,守牢耕地红线,全力推进“天府第二粮仓”“中国凉山·安宁河农业硅谷”建设。
健全耕地保护机制。建立健全覆盖县、乡(镇)、村、社的“田长制”管理体系,将耕地保护监管责任落实到各级田长,分解落实耕地保有量任务,将目标任务在国土空间规划中“落地上图”,全县耕地实行“一张图”管理,并将永久基本农田带图斑、带位置下达、落实到最小单元,全面建立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全覆盖保护”的工作格局,做到每一个耕地地块有责任人、有看护人、有巡查人,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耕地使用和管理的各类行为。
完善水资源配套体系。用好用活西德冕喜同城化发展政策,推动水利投融资机制创新,积极引入社会资本,力争更多水利设施项目落地上马,实现安宁河水资源同城化一体化发展。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,大力推广节水技术、促进节约用水,保障农用水户种粮积极性,促进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。加快推进和平水库、菜地水库建设,积极争取“引雅济安”水利工程落地德昌,布局发展菜地水库、大湾抽水蓄能相关工程,全面优化德昌水资源配置格局。
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。实施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保持种植面积稳定,产量略有增长,扩大桑园和其它幼果林、烟地套种粮油作物面积,增加复种指数,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8万亩。加大粮油生产支持,及时发放各项种粮补贴,加大粮油作物政策性保险工作力度和保险覆盖率,不断促进粮油生产基地健康发展。
加快香稻园区建设。依托“稻米+品牌+科技”种植,打造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,立足“稻米+品牌”,坚持精种精育与机械化生产相结合,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,结合耕作实际进行蒜薹、草莓轮种,高效利用土地资源。继续抓好袁隆平超级杂交稻项目栽培试验,冲击单季亩产1200公斤,助推中国·德昌香稻农旅融合示范项目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。
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夯实高质量发展“压舱石”

夏日骄阳下,茨达镇种粮大户吴启哲正在田里忙个不停。

“田成方、渠相通、路相连,农田一改造,丰收更有底气。”吴启哲说:“这段时间的首要任务,是要加强田间管理。”
德昌抢抓“以更大力度促进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”重大契机,聚焦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新发展理念,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。
农业产业提档升级。以“中国农业硅谷”建设为抓手,重点创建“六大园区”,建设“十大基地”,打造安宁河、茨达河、雅砻江3大流域特色农业产业带,积极发展绿色农业、生态农业、高效农业,全力打造安宁河流域“天府第二粮仓”核心示范区。继续做大做强做精“大凉山·德昌”特色优势彩色农业,全力推动粮食、生猪、蚕桑、枇杷、供港果蔬、烤烟等产业提档升级。
推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。严格执行粮食园区占比不低于30%要求,在已建成有条件的园区引导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,深挖种粮潜力。大力推行“国有公司+龙头企业+农户”“园区+合作社+农户”“企业+家庭农场+农户”等经营模式,完善农业产业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。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,用好“天府乡村”公益品牌。
做优做强农业“特”“优”招牌。坚持政府倡导、市场主导,加大衔接补助资金支持力度,完善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,充分发挥衔接资金作用,因地制宜发展产业,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提升村级为民办事的能力,又解决脱贫群众就业、带动人民群众致富,把脱贫群众服务好、带动好。
今天,放眼德昌广袤田畴,随着28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正进入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,实现粮食总产量10.6万吨的目标,正在“天府第二粮仓”核心示范区逐渐变为现实。
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